Search
Search

NEWS

博鱼文化中国行·国宝画重点|古人过冬取暖的N种方法
资讯分类

博鱼文化中国行·国宝画重点|古人过冬取暖的N种方法

  • 分类:行业资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1-22 19:53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博鱼  时值冬日,你可曾好奇,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,古人如何抵御严寒?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,解锁古人防寒保暖“秘籍”→   第一招:御寒衣物 古人也有潮流穿搭?  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,人类最早用来保暖的“冬装”主要由兽皮制成。后来在兽皮基础上发明了“裘”,即将兽皮带毛鞣制成既保暖舒适、又漂亮耐磨的毛皮,再制作成衣服。   在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室的壁画上,画着墓主人穿着银鼠裘氅的形象。黑色的鼠尾花纹整体排列,具有较强的装饰性。   在山西博物院内,并列出行的鸡冠帽武士俑神态坚定。在首服方面,其所戴风帽顶端形似鸡冠。帽子的垂裙可遮蔽脸和颈部,减少战斗中的损伤和严寒风沙雨雪的侵袭。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安婧介绍:“风帽的实用防寒功能较为突出。”   第二招:单人“小火锅” 暖胃又暖心   在冬天,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。温鼎,可以说是现代单人小火锅的“鼻祖”。   山西博物院这件非常典型的带有托盘的温鼎——晋侯温鼎,方折唇,腹略鼓,双附耳,三卷尾鸟形扁足。安婧介绍,最上方的圆形小锅,可用来盛放食物,中部的托盘用来放置炭火,托盘底部还有三个十字形镂孔,用于通风去灰。   这件小巧的器具名为四神染炉,是一种饮食器,构造分为三部分。炉体呈椭圆形,下面有四个人形立足于承盘内。   安婧向记者介绍,染炉是汉代上层社会的高级饪食器。“染”是一种调味的豉酱,又有浸、蘸等动作的意思。古人一般先将蘸料盛于染炉的耳杯之中,通过下方的炭火进行加热,然后将煮好的肉蘸着蘸料享用。   第三招:冬日“温饮” 对酒当歌   古人饮酒,大多都喜欢温一下,特别是在冬令时节,天气严寒,温酒的注壶、注碗便派上了用场。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王利霞介绍,辽金时期,北方人饮酒多选择温饮。   这是收藏在大同市博物馆的定窑白釉瓜楞注壶、注碗。注壶通体施白釉,壶口微敞,长弧颈,曲流,矮圈足。注碗口沿外撇,作六出花瓣形。王利霞介绍,古人在注碗中放入热水,然后将盛酒的注壶放置于碗中加热,待到合适温度取出饮用。   第四招:暖和“炭盘”不可少   这件馆藏于山西博物院内的环耳提梁炭盘,是用于存放木炭或其他燃烧材料的容器。盘为敛口、直壁,双环形耳连接提链,下接三兽蹄足,兽蹄形足跟部线刻兽面纹。安婧介绍,古代的炭盘有时还会附有炭箕,通常为簸箕状,可以用来添加炭火,炭箕底部还有孔,以便漏灰。   凛凛寒冬,围炉煮食、喝酒吟诗,是安暖、也是清欢与自在。古人冬季取暖的方法实用且富有创意。御寒的智慧,还远远没有挖掘完……   记者:王菲菲、张哲   统筹:孟洁、王晶晶   设计:姚锦声(实习)   学术指导:   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主任 杨芸   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 安婧   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 王利霞   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 王江

博鱼文化中国行·国宝画重点|古人过冬取暖的N种方法

【概要描述】博鱼  时值冬日,你可曾好奇,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,古人如何抵御严寒?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,解锁古人防寒保暖“秘籍”→   第一招:御寒衣物 古人也有潮流穿搭?  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,人类最早用来保暖的“冬装”主要由兽皮制成。后来在兽皮基础上发明了“裘”,即将兽皮带毛鞣制成既保暖舒适、又漂亮耐磨的毛皮,再制作成衣服。   在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室的壁画上,画着墓主人穿着银鼠裘氅的形象。黑色的鼠尾花纹整体排列,具有较强的装饰性。   在山西博物院内,并列出行的鸡冠帽武士俑神态坚定。在首服方面,其所戴风帽顶端形似鸡冠。帽子的垂裙可遮蔽脸和颈部,减少战斗中的损伤和严寒风沙雨雪的侵袭。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安婧介绍:“风帽的实用防寒功能较为突出。”   第二招:单人“小火锅” 暖胃又暖心   在冬天,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。温鼎,可以说是现代单人小火锅的“鼻祖”。   山西博物院这件非常典型的带有托盘的温鼎——晋侯温鼎,方折唇,腹略鼓,双附耳,三卷尾鸟形扁足。安婧介绍,最上方的圆形小锅,可用来盛放食物,中部的托盘用来放置炭火,托盘底部还有三个十字形镂孔,用于通风去灰。   这件小巧的器具名为四神染炉,是一种饮食器,构造分为三部分。炉体呈椭圆形,下面有四个人形立足于承盘内。   安婧向记者介绍,染炉是汉代上层社会的高级饪食器。“染”是一种调味的豉酱,又有浸、蘸等动作的意思。古人一般先将蘸料盛于染炉的耳杯之中,通过下方的炭火进行加热,然后将煮好的肉蘸着蘸料享用。   第三招:冬日“温饮” 对酒当歌   古人饮酒,大多都喜欢温一下,特别是在冬令时节,天气严寒,温酒的注壶、注碗便派上了用场。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王利霞介绍,辽金时期,北方人饮酒多选择温饮。   这是收藏在大同市博物馆的定窑白釉瓜楞注壶、注碗。注壶通体施白釉,壶口微敞,长弧颈,曲流,矮圈足。注碗口沿外撇,作六出花瓣形。王利霞介绍,古人在注碗中放入热水,然后将盛酒的注壶放置于碗中加热,待到合适温度取出饮用。   第四招:暖和“炭盘”不可少   这件馆藏于山西博物院内的环耳提梁炭盘,是用于存放木炭或其他燃烧材料的容器。盘为敛口、直壁,双环形耳连接提链,下接三兽蹄足,兽蹄形足跟部线刻兽面纹。安婧介绍,古代的炭盘有时还会附有炭箕,通常为簸箕状,可以用来添加炭火,炭箕底部还有孔,以便漏灰。   凛凛寒冬,围炉煮食、喝酒吟诗,是安暖、也是清欢与自在。古人冬季取暖的方法实用且富有创意。御寒的智慧,还远远没有挖掘完……   记者:王菲菲、张哲   统筹:孟洁、王晶晶   设计:姚锦声(实习)   学术指导:   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主任 杨芸   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 安婧   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 王利霞   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 王江

  • 分类:行业资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1-22 19:53:03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博鱼  时值冬日,你可曾好奇,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,古人如何抵御严寒?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,解锁古人防寒保暖“秘籍”→   第一招:御寒衣物 古人也有潮流穿搭?  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,人类最早用来保暖的“冬装”主要由兽皮制成。后来在兽皮基础上发明了“裘”,即将兽皮带毛鞣制成既保暖舒适、又漂亮耐磨的毛皮,再制作成衣服。   在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室的壁画上,画着墓主人穿着银鼠裘氅的形象。黑色的鼠尾花纹整体排列,具有较强的装饰性。   在山西博物院内,并列出行的鸡冠帽武士俑神态坚定。在首服方面,其所戴风帽顶端形似鸡冠。帽子的垂裙可遮蔽脸和颈部,减少战斗中的损伤和严寒风沙雨雪的侵袭。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安婧介绍:“风帽的实用防寒功能较为突出。”   第二招:单人“小火锅” 暖胃又暖心   在冬天,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。温鼎,可以说是现代单人小火锅的“鼻祖”。   山西博物院这件非常典型的带有托盘的温鼎——晋侯温鼎,方折唇,腹略鼓,双附耳,三卷尾鸟形扁足。安婧介绍,最上方的圆形小锅,可用来盛放食物,中部的托盘用来放置炭火,托盘底部还有三个十字形镂孔,用于通风去灰。   这件小巧的器具名为四神染炉,是一种饮食器,构造分为三部分。炉体呈椭圆形,下面有四个人形立足于承盘内。   安婧向记者介绍,染炉是汉代上层社会的高级饪食器。“染”是一种调味的豉酱,又有浸、蘸等动作的意思。古人一般先将蘸料盛于染炉的耳杯之中,通过下方的炭火进行加热,然后将煮好的肉蘸着蘸料享用。   第三招:冬日“温饮” 对酒当歌   古人饮酒,大多都喜欢温一下,特别是在冬令时节,天气严寒,温酒的注壶、注碗便派上了用场。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王利霞介绍,辽金时期,北方人饮酒多选择温饮。   这是收藏在大同市博物馆的定窑白釉瓜楞注壶、注碗。注壶通体施白釉,壶口微敞,长弧颈,曲流,矮圈足。注碗口沿外撇,作六出花瓣形。王利霞介绍,古人在注碗中放入热水,然后将盛酒的注壶放置于碗中加热,待到合适温度取出饮用。   第四招:暖和“炭盘”不可少   这件馆藏于山西博物院内的环耳提梁炭盘,是用于存放木炭或其他燃烧材料的容器。盘为敛口、直壁,双环形耳连接提链,下接三兽蹄足,兽蹄形足跟部线刻兽面纹。安婧介绍,古代的炭盘有时还会附有炭箕,通常为簸箕状,可以用来添加炭火,炭箕底部还有孔,以便漏灰。   凛凛寒冬,围炉煮食、喝酒吟诗,是安暖、也是清欢与自在。古人冬季取暖的方法实用且富有创意。御寒的智慧,还远远没有挖掘完……   记者:王菲菲、张哲   统筹:孟洁、王晶晶   设计:姚锦声(实习)   学术指导:   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主任 杨芸   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 安婧   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主任 王利霞   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 王江

 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相关评论

我要留言
验证码:
验证码错误!
发布留言
全部评论
已有0条评论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
推荐产品

联系博鱼

电话:+0086-13067200754
E-mail: 455943444@qq.com

地址: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常泰街道上村社区南环路1650号

在线客服
客服热线
13067200754
客服组:
在线客服
服务时间:
8:00 - 18:00

Copyright © 2020 博鱼(boyu·中国)官方网站  版权所有  皖ICP备2024047659号-1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泉州